
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此次发射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就是MEO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轨道高度大概在2万公里左右,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适时入网提供服务。MEO卫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他们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飞,让自己的聚焦点在地面画着波浪线,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星座是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此次发射的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3、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
在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纷纷以单一轨道卫星部署星座的背景下,中国北斗却独树一帜,采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轨道卫星,即GEO/IGSO/MEO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成为世界上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典范。谈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我们这三种星座组合了以后,既实现了全球导航的能力,同时又对我国及周边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导航服务和更强的功能。我们有好多特色服务,比如像我们的短报文,(它就是)不光我知道我在哪,我还可以通过报文服务告诉别人我在哪,这个是其他国家导航卫星系统不具备的功能。我们现在的导航信号体制设计也是有我们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很窄的频段内我们设计了很多的导航信号,可以在导航测距和通讯分开信号,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服务最广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北斗系统面对星箭组批生产、超高密度发射以及高可靠、高稳定、高安全运行等挑战,在传统航天工程质量管控做法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北斗特色的管理经验和做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充分调动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各方优势力量,在技术攻关、工程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优质成果。强化总体设计、协调、试验、评估与集成,确保卫星、运载火箭、地面运控、测控和发射场等各大系统建设统一协调推进。建立、运行并持续改进质量可靠性工作,多角度、多方位、持续迭代进行风险识别与防控。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按计划,明年上半年将提前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独立自主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实现北斗的“全球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我们计划,2020年6月前还将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更优质服务。”
当北斗三号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所有卫星上天以后,只是我们提供服务的第一步,我觉得我们要对在轨的导航卫星系统还要进行维护,维护和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我们这么大一个星座,那么后续还要不断的补网,要提高它的可靠性,我们可能后面还要在轨道上打一些备份星,这样让这颗卫星更加强壮,这个星座更加强壮,因为总地来说卫星越多,它提供服务的能力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