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信网

刘先林院士:地信产业进入高质量高速度发展阶段

来源:泰伯网 2019-12-02 阅读:12997
  
近几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不断融入地信产业,进而转变产业的发展模式。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我国地理信息产业2018年产值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15%。
 
QQ截图20190807095814
 
  虽已退休,但中国工程院院士、遥感测绘专家刘先林仍然心系地信科研事业。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见证了我国地信产业的发展历程。近日,刘先林院士向我们讲述了他对地信产业的建议与期待。
 
  01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刘先林表示,地信产业已经进入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阶段。数据采集方面,正在从空天一体化走向空、天、地、网,协同采集。数据处理则从工厂化处理走向智能化处理,由过去的单机走向私有云、GPU协同计算环境和高通计算(高性能计算在地理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很少)。高性能计算是单一对象、计算量大、模型复杂,而高通计算是对象多、模型简单、计算量小、数据频繁交换,将会是各种大型智慧平台的硬件选择。应用方面,从传统的国土、规划、水利、交通等,将会迅速扩展到各种智慧平台,例如智慧水务、智慧医院、智慧高铁站、智慧交通等。AI时代来临后,地信应用面迅速向工业部门扩展,除制药、基因、纳米工程外,几乎都可以找到地理信息的应用,特别是当前自动驾驶发展带来对高精地图的需求,来势迅猛,超乎预料。在这一关键时期,刘先林建议地信产业应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AI、AR、高光谱、小卫星、语义分割等。同时进一步推进跨界融合,主动服务于自然资源监测、智慧城市、应急管理和公路、铁路、输电线、电站等对空间数据有实际需求的工业部门。
 
  02以实体测绘为主线
 
  刘先林院士曾在WGDC大会实景三维峰会上表示,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信息基础一定是三维的、可视化的,这就要求地理信息数据更精细、更广泛、生产得更快速、更实时。据他介绍,新一代测绘技术将不再单纯按照比例尺按图幅作业的思路,以实体测绘为主线。同一会议上,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表示,希望通过5-10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国家地理实体数据库,来实现国家基础测绘的全面转型升级。刘先林介绍,这里实体指的是空间、属性连续的对象,将是分类并且分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专业级)的。同时,三维实体应结构化,要有分层分类、有对象化管理和三维结构性,将多级实体进行综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国家地理实体数据库。目前,大数据处理、AI/AR、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地信产业联系愈发紧密,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新技术,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地信产业发展空间。但刘先林表示,目前如分层分类、属性识别等方面,AI并不能完全解决。他认为,大数据是生产资料,AI/AR是生产工具,5G是基础设施,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多种技术结合,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目前HBAT都取得了高级别的测绘生产资质,还有很多其他非传统地信企业也获得了相应资质,刘先林并不认为这将会带来地信产业的衰落,反之,他表示这正是所谓的大测绘(地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产业对GDP的贡献,以及对地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03高技术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测绘地信具有其行业特殊性。
 
  测绘地信行业是规范标准最多的一个行业,高新技术利用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数据共享、数据安全问题最突出的一个行业,国际合作相对比较多的一个行业。因此刘先林建议,在军地协同、影像统筹、全球测图、数据安全等方面,需要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从上而下加强管理,以免产生乱象。
 
  新时期的地信产业将是高技术驱动,推广应用速度非常快。刘先林表示,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在已有技术储备基础上,应做好科研工作,为众多的生产部门提供国产的核心装备与核心技术。例如:
 
  实景三维生产所用的倾斜摄影仪、建模软件、结构化软件;
 
  市场火热的高精地图生产所需的硬件、后处理、拓扑化等能满足车商要求的数据转换;
 
  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所要求的各种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研制;
 
  实现ICT时代万物互联、万物智慧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结合中间的关键技术:网络空间上有IP地址节点的空间坐标快速获取,GIS空间实体对象的标签上网技术中的供电难题;
 
  组织小卫星发射,特别是低轨直播卫星,将本行业的地基增强差分服务、数据采集、影像直播、面向大众的智能手机服务等。
 
  测绘地信与社会及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吸收新技术,坚持创新,才能避免被边沿化,成为产业应用的“主角”。
 
  (备注:文中主要内容为刘先林院士提供,为文章完整性部分资料为笔者补充。)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