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信网

“云”巨头自然资源扩张之路

来源:刘小贤 2019-08-01 阅读:442
  
   谢东是在2010年前后听说“云”这个词的。
云
 
  还在读大学的他发现,U盘、硬盘越来越便宜,后来身边同学干脆都不买了,转而把自己的照片或重要文件保存在“云盘”上。再后来,随着网络带宽增大谢东发现,他云盘上的文件也从照片、文档这样的小文件,慢慢变成硬盘备份这样的超大文件。
 
  发生在谢东身上的事是技术进步的小缩影。
 
  2012年,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后,包括自然资源体系在内,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逐渐把拥有的数据和服务搬到云上。
 
  但政府部门用的云跟“云盘”有云泥之别。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政府部门而言,不单单是数据存储,数据插入、读取、查询背后要消耗的大量计算资源才是他们的所需,这些都要“云计算”(CloudComputing)技术来满足,也就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政府上“云”。
 
  数据“钻石矿”中的挖掘者
 
  “肯定是要上云的,只不过是上哪朵(云)的问题。”阿里云智能公共服务部总经理陈峥在3月21日北京召开的阿里云峰会上向泰伯网介绍,这是包含自然资源在内的政府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有着“第一大部”之称的自然资源部而言,其系统内掌握我国大量国土、自然资源、规划、建设等领域数据,同时其监管为主的职能也注定了这一体系需要利用并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到,政府数据是数据中的“钻石矿”,希望推动政府数据授权,来帮助政府运营好数据资产。
 
  自然资源体系内,无论是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调查还是国土空间规划都涉及大量空间信息数据。如果能够有效挖掘这座数据“钻石矿”,包括侵占耕地、违法搭建等很多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基于擅长的能力,这些数据工程滋养了一大批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例如,去年自然资源部曾面向全国大力推广一款自然资源管理软件“国土调查云”,经查就是由北京吉威数源提供技术支持。
 
  这些企业的能力还扩展到了智慧城市等领域。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2018年任务分工》中,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现已并入自然资源部)就与其他24个国家政府部门一起被明确地划分了责任,即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
 
  该项目在福建省交付的首个子项目,即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空间信息时空云项目,是由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福建经纬测绘完成,中标金额达两千余万元。
 
  巨头涌入的自然资源领域
 
  但回到“云”的问题上,可以看出上述企业帮助政府客户完成数据应用需求,但如果其背后没有应用云计算技术,还称不上真正的“上云”。在一些云厂商话语体系中,这样的公司被称为“数据运营方”。云厂商则在这些厂商背后,提供强有力的云计算平台。云厂商、数据运营方和政府一起形成了B2B2G的完整供应链。
 
  这样的服务被视为云厂商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服务模式,即厂商提供各种云计算平台,而非提供软件形态的平台产品,后者被称为SaaS模式(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及服务)。
 
  泰伯网致电了解到,在福建经纬测绘的云平台项目中,其云服务就部署在福建省的一家国有企业——福建电子信息集团的云之上。而站在自然资源部“国土调查云”背后的则是我国云巨头之一——华为云。
 
  除了华为云,其他云巨头们也在涌入行业。浪潮集团政府解决方案中,有一专门自然资源板块,提供国土资源云、不动产登记系统等产品。阿里云也正把“自然资源云”视为其政府业务的重中之重。
 
  在美国,尽管情况与中国不尽相同,但自然资源领域与云计算巨头的合作模式似乎不分国界。
 
  美国自然资源领域有一个跟中国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能类似的机构,即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TheNationalImageryandMappingAgency,NIMA),其主要职能为通过航空、航天手段获取自然资源信息。在9.11袭击后,该部门竟成为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一部分,更名为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Geospatial-IntelligenceAgency,NGA)。
 
  这样的变更印证了自然资源数据重要性:经过处理后,自然资源信息可以转化为价值极高的情报。该局在2017年拍摄了超过1200万张影像,并产生超过5000万条观测索引。为了有效处理分析数据,世界云巨头亚马逊AWS与其合作,目的是将其75%以上的数据分析变为自动。
 
  薛定谔的云厂商边界
 
  近一年以来,云厂商大举进入行业的同时,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也将云业务上升至新高度。
 
  腾讯在2018年九月底的架构调整中,将重心转移至产业互联网,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被外界视为腾讯B端业务的统一出口。紧接着11月,阿里巴巴在架构调整中将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并在近日对外宣布“阿里巴巴技术全部上云”。其中行业投入三朵云:新零售、新金融和包含自然资源的数字政府方向。同年12月,百度也宣布正式将智能云事业部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
 
  云厂商们很懂得照顾既得利益者的情绪。阿里云自进入自然资源行业以来,就不停重申自己只分享基础能力,不与行业厂商竞争的态度。这样的申明也发生在其他行业,以至于在近日召开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明确提出“被集成”以及“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的边界。
 
  这跟华为云当年的态度颇为一致。华为云创立不久的2013年,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表态,华为将严格限定自己的业务边界,不做云计算的运营商,不与合作伙伴发生竞争关系。
 
  但这仍然无法让行业厂商完全抛弃疑虑。尤其是在自然资源领域,虽然“云”业务边界被明确,但与其极为相关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仍然足够强大。
 
  例如阿里巴巴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多年经验中积累了强大的影像处理能力,可以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挖掘车祸。这些能力在遥感领域也可以部分沿用。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据了解,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的AI卫星遥感影像分析系统,在全球遥感影像智能分析大赛DeepGlobe上联合高德团队获得了两项冠军——在遥感图片道路网络识别、土地用途识别上达到世界最强。
 
  基于这种能力,山东省淄博市国土资源局就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卫星遥感照片的自动分析识别与比对,提高了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将原先需要几个月的遥感照片分析缩短至一分钟,将国土监察从事后处罚转变为事中干预的工作模式。
 
  对于这种明显超出“云计算”边界的业务,阿里并未公开回应。但据泰伯网了解,这种业务更倾向于能力验证,同时也说明了现有厂商在这一领域并未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虽然行业企业在识别算法、影像处理等技术上积累颇丰,但自动化程度和处理速度方面则并无明显优势。
 
  但不管怎么说,云巨头还是存在能力边界的。用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肖利华的话说,“天下有做不完的生意,我们做不过来。”目前比较清晰的边界,即与基础能力相关的业务,云厂商有可能涉足。但与应用场景紧密相关的业务,云厂商则大多不会跟进。
 
  在自然资源领域,阿里云智能公共服务部总经理陈峥坦言,小的(云)厂商将进一步萎缩,但云之上的集成商、应用开发商、行业厂商将繁荣生长,它们也是阿里的重点合作对象。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